30年时光很长,10,950 天。过了20年的人生时光时,一切都会迎来加速和增长。周遭环境与自身成长都会比前10年的变化浮动猛烈一些。
10岁以前,在探索生活技能
20岁以前,在探索感兴趣的事物
30岁以前,在探索的路上,验证想法,磕磕撞撞。
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在20岁以前,为梦想定义的目标。或许是物质地或与数字相关的。比如我曾经想过在25岁前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空间。
在12岁手敲的第一行代码,做了第一个网页开始。便开始让我在创造事物开始。当时在网上买了一个 Dedicated Server,销售 Web Hosting,用 Wordpress 搭建企业网站。
2006年 - 我搭建了 MyDotaNet,一个 Dota 的导航站,在Garena 上运营推广。引来了一部分的爆发流,没有赚到一分钱,还收到了高价的流量收费单。
那时 Discuz 兴起,每天放学回家就是折腾各种模版和插件,最后还加入了 Discuz Support Team 开发一些小玩具。
故事到了这里,从台式机到了我的第一台笔记本 —— Macbook Pro。被当时的开机屏动画震撼到了。
从 Macbook Pro 一体成型的铝合金设计,到开机动画。让我感受到了设计的魅力。就在那个时候才知道“设计”这一词的魅力。日后也因为这台笔记本,改变了我对人生的职业规划和路径。
因 Macbook Pro 而认识 Apple 这个品牌,开始在每周都有的科技专题报纸上去翻看,这个品牌的一切。知道了Apple 背后的创始者 Steve Jobs 以及把这一切美好呈现的 Jonathan Ive. 不断地挖掘这个品牌企业深深被吸引,品牌信仰的主张 “Think Different” ,并且相信设计可以改变世界。
到了高中毕业,我内心很坚定的选择,设计是我想走的道路。最后因喜欢字体设计,误打误撞选择了平面设计这个专业。并在大学时期,最喜欢的莫过于“字体设计”,“包装设计”,“品牌设计”这三门课,也是我后续的在大学时期,建立自己的工作室,接单专项的服务了。
前面说的都是介于20岁初及18岁的故事。13 至 18岁之间,中途因为一次意外的获得了学校的摄影奖,也短暂沉迷摄影,天天刷各大摄影博客,拍视频等等。影响最深的可能是当时的 DigitalRev 因为 Kai 的幽默,每集必追。
毕业以后,继续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接单,中间短暂去过广告公司实习,参与了商业项目,其中认识到了很多的前辈,意外因喜欢折腾各种工具,学会了 Sketch。就做了UI 设计师的工作。当然那个时候并没有那么细分,我只是做了 Digital Media Designer 该做的工作。包含网页设计、App、Web Ads Banner 等等。
奇妙的是,在那个时候对于用户体验设计和研究,完全就是一张白纸开始。更多的时候,是从书籍里找答案,看案例。网上还没有太多的资源,因此我觉得那时候的我,想象力挺好的,参考性不多,做的每件事都是从自身的思考开始。而非在网上找竞品开始对抄优化。
遗憾,在一次的停电。我的NAS硬盘坏了,我的前半生的作品和文件都丢失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后面就这样我的职业生涯也有了许多的转变,从一个平面设计师入职现在的这家公司(当时的客户之一,被挖到香港)。再后面误打误撞的在广州,中国生活工作了8年。在目前的公司,有很多各式各样的设计需求,从平面、包装、室内、工业、App设计等等,所以在这8年期间,成长了许多,有机会每个领域都接触一些,从新学习,对于喜欢新鲜感和挑战的我来说非常适合,每天都不会感到疲倦。后来去掉了职头的“平面”,变成了“设计师” 。有的人定义是全栈设计师。但我觉得全栈说不上吧,每个领域都没有系统化学习,遇到什么问题就找答案。
再后来因为疫情,困在了中国国内,哪都去不了。主营业务被疫情严重影响,我们不得不自己造血,活下来。开始承担部分业务责任。又是一个全新的转变,从执行者到管理,从管理到需要参与战略规划。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是一阵阵的不适应和惯性思维的阵痛感。过去的技能,无法带来作用。
后来就是在内部创业,创造了 exping,从自身需求地深度挖掘开始。想做一个可以让大家分享,体现品味的地图。感觉地图这个工具,过去多年。大家对地图都有刻板印象,用来导航。那时觉得是一个不错的载体。可以让大家在地图上随意去表达。也经历了冷启动到PMF,爆发增长到最后因集团业务调整关停。
从25岁 至 30岁 间,我参与创造了一些项目和产品,有的不声不息,有的运行地还可以。如果估算一个比例,或许是3/10,有30%运作的还可以的项目和产品,已经很幸运了。无论是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或是充足的资源去做一件事。
Exploring + Experiencing + Express
况且,这些年因不断的参与新事物,从0开始,沉淀了自己的创造公式 —— exping 。有幸站在TEDx 的舞台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已满足完成了年轻时的梦想。
Environment, Experience, People in past shapes who you are
回头去看这些事,有许多零散的画面,情绪。现在都想不太起来,可能是因为一些推进的团队冲突,可能是因为结果不如意的难过,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是错的。这让我想起我的好朋友 61 在exping 关停的那天,和我说的 “从未来再看回来,这算什么”,不要沉浸在emo的心情和过去式的事。
为 30岁做简单回顾,发现中间少了很多的片段。如果没有照片,没有文字。忙忙碌碌,茫茫碌碌,会遗漏了很多的碎片。在有限的记忆里,能保留残存的回忆是深刻,或许是空白的。往后的每一年,我会提醒自己,至少简单的记录这一年的,学习,成就,事物,人物。回头去看还是挺好的。
也恰恰是这一次的回顾,我发现这些年,能在我脑里深刻事情。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生活的碎片很少。我相信不一定是我没有,而是恰好这几个月以来,这些事情是占据我心思很大的部分。
总结我在10,950 天里的收获:
- 有限资源会极大的激发出潜在可能,因有限的限制,会筛选更重要的事,且找到更低成本的方案。
- 相信直觉,相信自身的品味。会匹配喜欢相同的人
- 投资要趁早,无论是金融产品或者是自己。相信复利带来的影响。
- 需要多用心体验,多看。总有一天那份感觉会化为灵感,找回来。
- 好朋友会不断的激励你,让你不断地往好的方向走。
- 不在乎学习后能获得什么,如果知识足够深。同样的有一天会派上用场。
- 从投资里的趋势图去看,每一个时段都会起起落落,要关注的是底部而不是顶部的价格,每一次的震荡横盘很痛苦,基本盘不变,总归在上升通道中。人生中同理。
- 看各类不同的书籍,会获得不同的感受。启发也会在这些书籍中链接起来
- 验证是否享受正在做的事,就是会不会不厌其烦的不断地和身边的人重复的再说这件事。
- 多运用第一性原理去思考,可以跳出很多惯性思维而无法解决的框架。
- 如果没有数据佐证,大概率只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存在事实。
- 可能性是存在,但需从可能性找出确定性。
- 感性会拉近人的距离,多用心待人
- 选择性社交,减少内耗,减少无意义地社交。可以多专注自己的目标
- 创造美好的事物,世界会回馈满满的爱
2023年,Steve Jobs Archieve 出了一本书“Make Something Wonderful”。对我影响特别巨大,是我接下来的10年想去做的事:
There’s lots of ways to be as a person, and some people express their deep appreciation in different ways, but one of the ways that I believe people express their appreciation to the rest of humanity is to make something wonderful and put it out there.
And you never meet the people, you never shake their hands, you never hear their story or tell yours, but somehow, in the act of making something with a great deal of care and love, something is transmitted there.
And it’s a way of expressing to the rest of our species our deep appreciation. So, we need to be true to who we are and remember what’s really important to us.
期待,下一个10年的篇章。
最后,感谢这些年里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的朋友。